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01-25
2021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迎来了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如是说。 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势头。1—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为了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序推进。 “2020年底,北京迎来了有PM2.5记录以来首个连续超过40天的优良天,被称为‘北京蓝’。” “为守护一泓碧水,福建省三明市加强对武陵溪流域监管,确保所有企业都做到达标排放。” “辽宁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389个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管理系统,实现协同管理。” “2020年1月,《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河北坚持统筹‘油、路、车’治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环境监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 这些仅是2020年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个缩影。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环境治理好了,腾出更多生态环境容量,通过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实了、成色更足了、质量更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说。“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复苏。 在地处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勒泰,以沙为媒加快沙海播绿步伐,依靠种植“黄金小果”沙棘,昔日“穷荒绝漠鸟不飞”的不毛之地,今朝黄龙伏地,生机勃发。沙棘产业已让2.5万人从中受益,辐射和间接带动5万余人实现就业,全地区的沙棘总产值达2.7亿元。 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内,一片片光伏电板下长满了茂盛的青草,羊群在光伏电板下悠闲吃草。共和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先导,大规模发展光伏清洁能源,既解决了生产生活用能问题,又让村民们在光伏园区放羊获得可观收益,百姓的生活更加有盼头。 在老区福建南平,顺昌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一元碳汇”机制。依托专业技术团队精准测算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毛竹等树种的碳汇量,并上线销售。一年来,“一元碳汇”为全县90户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 在云南抚仙湖畔,为使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澄江市探索生态型产业发展。实施抚仙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和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打造绿色烤烟基地2万亩,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加工业,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不只是新疆、青海、福建、云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梦想已照进现实。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从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到气候雄心峰会,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彰显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绿色发展新蓝图,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再次步入快车道。 推动大江大河高质量发展惠泽人民 大江大河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河湖水资源、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条横贯东西的水运大动脉,货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2的GDP。“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绘就。 往日“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江西鄱阳湖,如今波光潋滟、芦苇摇曳;昔日“化工围江”的湖北宜昌,如今水美景美、江豚逐浪;曾经“码头工厂密布”的江苏南通,新建的生态绿色廊道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长江流域优良断面比例提升至96.3%。2020年首次实现消除劣Ⅴ类水体,长江流域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0年,我国长江干流岸线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涉嫌违法违规的2441个项目,已完成清理整治2414个,整改完成率为98.9%,共腾退长江岸线158公里,完成滩岸复绿1213万平方米。长江干流河道更加畅通,岸线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修复,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江保护法来了!”2020年12月26日,作为一部保护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专门法和特别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出台,促进长江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多元共治大幕拉开。 九曲黄河,大国命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孕育了中华文明。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大力实施的水土保持大治理,让荒山荒沟由“黄”变“绿”;在祖国西北内陆宁夏,率先开展的水权有偿转换和水权交易,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指标短缺问题,还使水权交易资金反哺农业振兴;在河西走廊东部的甘肃武威,创新探索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和经济结构体系,以水定产倒逼产业转型,实现了节水与农民增收双赢…… 从长江到黄河,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已经开启。生机勃勃的长江经济带、旧貌换新颜的黄河流域,正崛起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4亿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2020年,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中国已汇聚出强大的“绿色合力”。迈入“十四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守护碧水蓝天成为全民共识,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梦想定会离每一个中国人越来越近。
01-23
2021
云贵川渝白鹤滩右岸电站第四台百万千瓦机组完成定子磁化试验 近日,白鹤滩右岸电站第四台百万千瓦机组完成定子磁化试验。本次磁化试验历时90分钟,定子铁心的最高温升和单位铁心损耗等数据都远远小于试验标准要求的最大值,安装质量优质达标,达到精品机组质量标准要求。(葛洲坝集团)白鹤滩右岸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安装完成 1月15日,白鹤滩右岸电站进水口8扇快速闸门全部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白鹤滩右岸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采用液压启闭机平面滑动,上游面板,下游止水,闸门孔口尺寸8.8米×11.0米,底坎高程为736.0米,设计水头为92米,施工总历时4个月,安装重量共计2508.4吨。(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右岸电站500千伏出线构架制安完工 1月17日,白鹤滩右岸电站500千伏出线场、出线构架制安圆满完工。白鹤滩右岸电站500千伏出线构架由接地柱、A型架、钢桁梁及爬梯组成,高38米,跨距135.8米,制作、安装共计158.13吨,施工历时56天。(葛洲坝机电公司)白鹤滩首发机组尾水连接管通过验收 1月21日,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引水发电系统首发机组1号、2号尾水连接管通过验收,具备过水条件。左岸尾水连接管共布置8条,首发机组1号、2号尾水连接管于2018年8月启动首仓底板浇筑,历时两年半,首发机组具备过流条件,为世界在建最大水电工程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奠定坚实基础。(水电七局)唐家渡电航工程主厂房桥机负荷试验完成 1月17日,唐家渡电航工程主厂房桥机安装完成,顺利通过负荷试验,为下一步机组安装提供有力保障。据悉,电站装机三台14MW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MW。(葛洲坝机电公司)嘉陵江梯级渠化利泽航运枢纽工程6.5孔泄洪冲沙闸闸墩滑模施工全部封顶 1月19日,利泽航运枢纽工程6.5孔泄洪冲沙闸2号闸墩滑模浇筑收盘。2号闸墩的顺利封顶,标志着利泽航运枢纽左岸一期工程7座闸墩滑模施工全部完成。该航运枢纽可渠化航道29.7公里(其中,重庆境内12公里、四川境内17.7公里),对于实现嘉陵江全江渠化、共建“嘉陵江水上高速公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水电四局)夹岩金遵干渠1标高坡隧洞顺利开工 1月15日,贵州省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金遵干渠1标段,高坡隧洞顺利开工。高坡隧洞全长483.503米,隧洞采用城门洞型,开挖尺寸为2.9米×3.5米(宽×高),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649立方米/秒,设计流速1.787米/秒。(水电四局) 新藏青蒙拉哇水电站1号导流洞平板闸室竖井导井开挖完成 1月14日,拉哇水电站导流洞及左右岸岸坡开挖支护工程完成了1号导流洞平板闸室竖井导井开挖,标志着竖井开挖第一阶段全部完成。1号导流洞平板闸室竖井导井开挖于2020年12月27日启动,2021年1月08日导孔(直径0.25米)贯通,2021年1月14日导井(直径1.4米)贯通,导井开挖历时6天,导井开挖完成108米,平均每天完成18米,创下了金沙江上游电站反井施工的记录。(水电四局)DG首台机转轮及水轮机轴吊装就位 1月19日,西藏在建最大内需电源项目—DG水电站首台(1号机)转轮、水轮机大轴顺利吊装就位。首台机转轮最大5730毫米、高3300毫米,重达101吨,水轮机大轴重64吨、高5700毫米的,整体起吊重量高达175吨,起吊高度1650毫米。(水电七局)苏洼龙水电站通过第一阶段下闸蓄水验收 日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质量监督站郑汉淮等一行8名专家对苏洼龙水电站进行了工程蓄水第一阶段质量监督。苏洼龙水电站顺利通过下闸蓄水第一阶段质量验收。(水电三局)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首台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 1月16日,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首台(1号)机组圆满完成72小时连续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完成发电量约72万kW·h,机组设备运转良好,各项指标参数均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机组各轴承瓦温、油温、各部振动、摆度值均在标准范围内,机组运行平稳,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新疆木扎提河三级水电站是自治区重点水利工程,安装2台70MW和2台10MW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60MW,年平均可发清洁电量为5.42亿余度,由中核集团新疆新华木扎提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4.7亿元规划建设。(水电十四局)阜康抽蓄电站上库闸门井和下斜井贯通 日前,阜康抽蓄电站上库1、2号闸门井、1号下斜井顺利实现贯通。1号、2号闸门井井高46.8米,开挖尺寸10.2×7.4米。1号下斜井全长330米,水平夹角60°,开挖直径7米。(水电三局)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启动试运行 1月19日,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生态电站2号机组启动试运行。该工程是目前新疆在建最大的水利工程,具有“三高一深”的工程特点,即:高地震烈度、高边坡、高坝及深厚覆盖层,并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难点,被业内专家誉为“新疆的三峡工程”。(葛洲坝三公司) 冀鲁豫京津河北抚宁抽蓄电站工程首爆成功 1月20日下午,河北抚宁抽蓄电站工程首次爆破作业顺利完成。此次爆破选定溢洪道进口为首次爆破区域,并按照“一炮一设计”的原则,编制爆破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水电十一局) 湘鄂赣水布垭机组改造工程4号机完成转子支架与磁轭套装 1月20日,水布垭电厂4号机新转子支架成功吊入旧转子磁轭。在水布垭机组改造工程中,转子改造采取创新技术,保留磁轭磁极,整体更换新转子支架的施工方案,在国内外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改造项目中属全球首创。通过前期严格要求,最终测量支架回套时的中心定位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此次应用创新技术的4号机相比于上台3号机的工期提前了两个半月。(葛洲坝机电公司)峡口塘水电站首台机组转子吊装成功 1月21日,湖北省峡口塘水电站工程如期完成首台机组转子吊装目标任务。该电站是湖北省重点工程,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大坝工程、引水隧洞工程、厂房土建工程、尾水防护工程的全部施工内容,现正在进行首台机组盘车前的准备工作。(水电五局) 苏浙皖新安江大坝溢流面缺陷修补加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1月18日,新安江大坝溢流面缺陷修补加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国网新源新安江水力发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的大型水电站,该项目主要包括裂缝处理、抗冲磨防护、渗水施工冷缝处理、横缝处理、溢流面厂坝缝处理等。(水电十一局)青田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单位工程通过验收 1月19日,青田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单位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工程坝址位于瓯江干流与四都港汇合口下游约185米处,电站装机3×14兆瓦,总装机容量42兆瓦,设计年发电量12656万千瓦时。(水电十二局)长龙山抽蓄电站3#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完成 1月20日,长龙山抽蓄水电站上水库3#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至此,上水库3条引水上斜井直线段混凝土衬砌全部完成。3#引水上斜井长434米,扩挖后为直径7米、底宽5.8米的马蹄形断面,衬砌后断面为直径6米的圆形。(水电十二局)宁海抽蓄电站上库大坝上游主堆石料碾压试验完成 1月20日,宁海抽蓄电站上库大坝上游主堆石料碾压试验完成。宁海抽蓄电站上下水库大坝同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库大坝最大坝高63.6米,坝顶长550米。(水电十二局) 桂粤闽琼周宁抽蓄电站两条检修闸门井顺利扩挖贯通 1月14日,福建周宁抽蓄电站最后一条检修闸门井顺利贯通,标志着该工程开挖工作全面结束。下库检修闸门井共两条,单条长58米,两条闸门井相距15.8米,断面形式多样,从上井口到下井口共分5种断面形式,最大的断面积102平方米,最小的断面面积77.5平方米。(水电十二局)永泰抽蓄电站1#引水下斜井贯通 1月17日晚,历经296天,永泰抽蓄电站1#下斜井贯通。1#下斜井直线段长244.05m,上弯段长为32.9m,下弯段长为30.81m,直线段倾角为55°,开挖断面为直径7.5m的马蹄形断面,井挖工程量共达1.19万方。(水电十四局)梅州抽蓄电站下水库主坝碾压混凝土封顶 1月16日,广东梅州抽蓄电站下水库主坝碾压混凝土顺利封顶。主坝碾压混凝土自2019年9月29日开始浇筑,累计浇筑碾压混凝土29.57万立方米,常态混凝土1.63万立方米,共计31.2万立方米,完成比率97.8%。(水电十六局)驮英灌区西干渠工程罗白1号渡槽浇筑完成,念引暗涵贯通 1月19日,广西驮英西干渠Ⅳ标段罗白1号渡槽顺利浇筑完成。该段渡槽全长864.993米,由66个支承结构(其中槽墩37个,混凝土排架柱29个)、7座落地槽和70跨槽身构成,其中排架柱最高为11.0米,渡槽槽身跨度为12米,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月20日,念引暗涵顺利贯通。念引暗涵全线长981.718米,断面净尺寸为高2米,宽1.8米,暗涵墙体壁厚40cm。(水电四局)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新立隧洞开挖贯通 1月20日,广西百色灌区工程南干管新立隧洞全线顺利贯通。新立隧洞位于那满镇新立村,全长508米,隧洞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型,开挖断面为宽3.6米×高3.45米。(水电十二局)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通过验收 1月16日,海南省水务厅召开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工作会并顺利通过验收。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以灌溉、供水为主,灌区范围北起昌江南罗河,南到乐东佛罗河,东以东方市100米高程地带为界,西至西部沿海地带,灌区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38公里,行政辖区涉及东方、昌江和乐东3个市县的22个乡镇和5个国营农、林、牧场,灌区总土地面积205.43万亩。 灌区分为高干渠、中干渠、低干渠、昌江干渠和陀兴5个灌溉系统,分别从戈枕枢纽(中干、低干、昌江干)、大广坝枢纽(高干)和大广坝库区(陀兴系统)三处取水点引水。各灌溉系统的设计灌溉面积分别为:高干渠系统23.5万亩、中干渠系统31.15万亩、低干渠系统16.9万亩、昌江干渠系统16.5万亩和陀兴系统13.03万亩。年灌溉供水量7.36亿立方米,年工业及生活供水量2.39亿立方米,农村人畜毛供水量0.17亿立方米,陀兴水库年发电量405万千瓦时。(新海南)陀兴水库改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承建的海南大广坝二期陀兴水库改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陀兴水库改扩建及补充项目是海南省骨干水利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功能。(葛洲坝集团) 海外工程巴西朱比亚水电站10号机组转子吊装完成 日前,巴西技改项目朱比亚水电站10号机组发电机转子顺利吊装完成。10号机组转子总重达450吨,直径为11.895米,磁极对数46对,磁轭高度为2.19米,采用2台250吨桥式起重机并车吊装。朱比亚电站共改造4台单机130兆瓦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水电十一局)洪都拉斯阿雷纳水电站大坝主体碾压混凝土施工完成 1月12日,洪都拉斯阿雷纳水电站工程左岸1、3、5坝段碾压混凝土浇筑完成,至此,该工程主体碾压混凝土施工全部结束,将全面进入大坝溢流坝段常态混凝土施工。 阿雷纳水电站为碾压混凝土单曲拱坝,总装机60兆瓦,主要由两条导流洞、碾压混凝土单曲拱坝、引水隧洞、压力钢管、调压竖井、地面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电站大坝高100米,最大底宽30.8米,为碾压混凝土中厚拱坝。大坝建成后水库流域长12公里,面积2.66平方公里,库容5200万立方,将为该国提供大约22.97万兆瓦时/年的发电量。(水电十一局)中东抽蓄电站完成地下厂房开挖,500米级超深高压竖井首节钢管吊装成功 1月15日,中东抽蓄电站圆满完成了地下厂房的开挖工作,正式向混凝土施工转序。该地下厂房总长91.75m,开挖宽度为19.5m。1月17日,中东抽蓄项目压力钢管安装工程500米级超深高压竖井段首节钢管吊装完成,该电站超深高压竖井利用ⅢG型矿井提升机采用“正井法”进行竖井开挖施工,高压竖井总高度450米,上部调压井60米,累计吊装总高度510米,由直径15.9米调压井和直径5.9米高压竖井组成。中东抽
09-26
2018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水电继往开来成就非凡
9月26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联合主办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水电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陈刚,见证我国水电行业改革发展的汪恕诚、陆佑楣、周大兵、矫勇等老领导老专家,对我国水电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陈厚群、张楚汉、马洪琪、张建民等院士,以及来自政府部门、水电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有关行业社团组织的领导专家和水电工作者代表230余人参加了大会。